各位听众、各位朋友,非常高兴,我们又在《熊大爷话生涯》的这个时间。今天来为各位讲的故事的题目是“在母亲身边的那段岁月”。
记得在1947年的时候吧,那个时候我跟母亲也到了台北,跟父亲团聚。那个时候,父亲是在台湾的铁路局工作,全家的收入都要靠父亲的薪水,所以母亲总是一直在想能够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来补贴家用。在母亲身边的那段岁月里面,能够回忆的事情真的蛮多,但是随着岁月,有的已经模糊,有的也慢慢慢慢地淡忘。
但是,今天我要为各位去谈的是,当时在小学跟初中的那个阶段。母亲发现面摊或者其他的收入还不够,所以母亲就到别人家去当保姆,也就是现在一般称“阿姨”吧。那个时候最最难受的,在我的现在记忆里,就是妈妈因为要做阿姨所以不能回家。在一个那样的年龄,我们认为可以穷,可以少吃一点,但是都盼望妈妈能够每天回家,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那个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礼拜有一天或者是两天的下课后,到我母亲工作的那人家的附近的巷口,她把在别人家做好的,专门为我们做好的一些譬如说像红烧牛肉、卤豆干、卤蛋这些,放在一个上面写“KLM”的一个奶粉的罐子里面。到今天为止,只要是看到那个奶粉罐,都会想起母亲。母亲不在家的时候,这个整个的家就好像失去了重心。没有母亲在家的每一个时刻,常常看到父亲也是那样的一种无奈跟期待,所以在我当时整个成长的过程当中,我真的告诉我自己,我真的不忍心母亲去外面替别人这样做,只要是有机会跟她谈,可不可以让我不要再读书,可不可以让我跟家里一起分担一些父亲的工作收入,不管当时是怎么样的恳求,或者是跟妈妈都快要接近求她的那种,她都是一样地看着我,她说只要你好好读书,我们黄家要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就因为你爸爸没有读完大学,到现在他一直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在铁路局当到副处长,你看他自从进铁路局一直到现在还是一个科长,就因为受到了学历(的影响)。
我妈妈在我小的时候告诉我,我妈妈家这边,我爸爸家那边,就没有一个人读过大学。这个给我的触动最大的是,我妈妈的意思,家里再苦再穷,为了下一代,希望我能够了解她的心里面的苦。跟妈妈在一起的岁月里面,她是那么样的一个在平凡的生活里,让我觉得她那种不平凡的伟大,在于她非常简单的生活里。后来慢慢、慢慢地长大以后,母亲开始又想要去经营餐厅,后来所遇到的困难就更多了。厨师的问题,开办餐厅的钱是跟我舅舅借的。
总而言之,在那些岁月当中,母亲是一个情愿把所有的事情都一个人来承受,为的是要让父亲安心地在铁路局工作,而让弟妹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家。还有,我记得在小时候,有一次,应该那个时候,现在回想真的是很不懂事,家里环境那个样子,还跟妈妈指着在经过的一个店铺里面看到一个好漂亮的大饭盒。因为原因是,我一直很希望要一个大饭盒的原因,是那个时候我总觉得带的饭菜不够。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是,家里一下子一天要分四个饭盒,如果每一个人的饭盒都大,家里的饭菜相应的就更不够了。但是这种最基本的体谅都没有,还吵着要一个大饭盒。
隔了大概将近有一段时间,可能我记得我妈妈答应了我,但是她却没有买,而那个时候真的真的没有一点点想到,原因是因为饭跟菜的量会增加。所以千不该万不该的是,那个时候用不讲话,用那种非常像现在叫“冷战”的这种方式来对母亲。我知道,可能那回我真的伤了她了,但是她却没有让我感觉到她伤了,但是我知道她真的是。
后来隔了几个礼拜之后,有一天早上我拿到我的饭盒的时候,是当时我一直想要的那个大饭盒。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笑地说,对不起,稍微晚了一点。
跟母亲在一起的岁月里面,永远都是她那样的包容、从容,对子女永远觉得是她的责任的一部分。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每位都有自己在自己母亲身边的那段岁月。我想跟各位分享的是,千万千万要记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这句话作为我们生活上的一个参考。
各位,有一天你可能会跟我一样有这样的感受。各位听众,你说呢?谢谢你的收听。

在母亲身边的那段岁月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