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早“知到”立即打开

天津校园中的一碗面

黄天中·华侨大学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高兴吗?我们又来到了《熊大爷话生涯》的专栏。今天,我要为各位讲的故事是《天津校园中的一碗面》。

1985年,我代表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大学跟中国商务部直属的天津商学院接洽。现在这个部换了新的单位的名称,学校也改为天津商业大学。我来跟各位说一说,那个时候,我们全国的大学分成了好几种。第一种,那个时候叫国家的重点大学,比如像北大、清华这样;第二种是部委大学,比如说商业部下面有商学院、航天部有航空学院、农业部有农学院等。后来,部属大学停了,一方面归现在的“双一流”大学(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部分叫“985”“211”(所谓的重点大学)。部委大学现在比较少,譬如侨办现在还有两个大学,一个是华侨大学,一个是暨南大学。一般来讲,要么是属于国家的“双一流”大学,要么就是各省市、自治区的大学,要么就是民办大学。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开始了,而且从1977年,中国的大学恢复了正式的高考,整个的高校正欣欣向荣地迈向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新阶段。 但是,有些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严格地说,那个时候还并不规范。因为中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外合作办学的实施办法是在2003年,所以1985年的时候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阶段。那个时候,我为这个合作的项目,在天津商学院开了一门《谈判学》。

那个时候跟现在整个大环境不太一样。那个时候,因为我是美籍华人,上课呢叫“外教”,所以不让跟学生们单独谈或者见面,全班学生一起来,全班学生一起下课。我想到商学院其他老师家里去拜访,也不可以。那个时候,所有的涉外都要经过外事办来安排。久了,我也习惯了一个人上课、下课,但是总觉得寂寞。再说,当时又没有这么多APP,又没有像现在这么多好的电视节目。日子也就这样过来了,也算是一段过得比较清静的日子。但是,有一个不方便,就是有的时候吃饭太早,晚上饿。当时的天津商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商业大学的地理位置在那个时候很不方便,周边什么都没有,而且比较偏僻。出来更是一个大的问题,还要先申请,要有外事处一起陪同。在那段岁月里,有的时候,真的饿了也没有办法。那怎么办呢?就买点饼干或者方便面之类的。有一天晚上,我听到我的宿舍外面好像有脚步声,我觉得好像门口有什么人来过。结果,我把门打开,发现门口有一个托盘,托盘上面有一个小纸条,还有一碗热腾腾的面,也没有留下名字。纸条是这样写:“这么晚了,经过老师宿舍的外面看到灯还亮着,所以就回去煮了一碗面。老师饿的时候就请用。”没有很特别的话,也没有留下名字。

虽然已经过了30多年了,每每想到那位同学现在应该已经为人父母或者在哪里工作,或者也是老师,我真的希望透过这么好的一个媒体,能够找到那位当年送面给我的人。我看到很多电视节目,就想是不是哪天,除了在这儿讲《熊大爷话生涯》之外,也到哪个电视节目报个名,去找当年送我这碗面的人。我想这也蛮有趣的。人与人之间不在于形式上的表达,往往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那一天的晚上,还真的蛮饿的,而且那碗面特别香。

谈到面,各位在《熊大爷话生涯》的故事当中好像这是第三次听到了吧。第一次是我十岁那年的一碗面,那碗面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家里穷,那碗面让我感觉我要妥协,我要忍耐,但是我不会忘记,我一定要赚钱,我要赚很多的钱,我才不会有内心的恐惧。第二个面,放榜的那天晚上,因为没有考取,不敢很早回家,走啊走啊,快要天亮的时候回家,没有想到我妈妈还是准备了一碗面在桌上,那碗面告诉了我“生气不如争气”。从前面的两碗面到现在的这一碗面,中间其实过了30多年,从20多岁到近50岁。生命就是在不知觉的过程当中又到了另外的一个过程。社会在变,周边的事情也在变,环境也在变,但是,学生对老师走心的关怀没有变,对工作上的执着没有变。

这些年来,在我的教学工作当中,我也非常体会到“感恩”的“恩”这个字。“恩”分开来,上面是“因为”的“因”,下面是一个“心”。所以,“恩”就是因为有心。不管是学生对老师或者是老师对学生,都是要有心。这么多年来,在学校的工作当中,我一直不是非常赞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理念。这么多年来,我对学生的期盼就是,每一次我去上课,我对我自己的要求是让班上同学的17%能够真正透过这门课应用在他们之后的应用上。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观念,就是在“normal curve(正态分布曲线)”当中,有66%的人把学习当做上课或认识。我课也上,考试也考过了,但是是不是真的从那个里面引爆什么或者知识爆炸什么的?几乎都没有。反过来,还有17%的同学会不理解、不赞成,甚至还会有很多不同意见。这也是蛮正常的。换句话说,这么多年来在学校里上课,会感觉到,做一个老师就是付出。以前我跟各位好像也谈过什么叫一个老师的大爱。一个老师的大爱就是,你只问自己有没有不自私地付出。所以,作为一个老师,你永远不会失落。如果你说“我这么努力,帮你们找材料,帮你们备课,帮你们讲,你们再不好好用功,你们怎么怎么……”,其实,这样的老师不是很开心的。因为你把教书的责任看成了一种交换。你付出了,你准备了很多的课,你就要学生都能够听懂接受你。但问题是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那个叫做“个别差异”。闽南有一句话:“一种米会养百种人。”老师教给学生的就好像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但是在学生接受的时候,他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因为他的成长过程不同,因为他的家庭教育不同,还有他的健康不同。所以,教育、被教育之间绝对要架构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之上。也就是说,做一个老师,不要过分地苛责自己,或者是要求自己一定要在付出之后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就会变得非常的累,或者蛮气馁的。在你的心中,就是做一名称职的老师,把所有该准备的教材案例用PPT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感觉到互动,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帮助一些值得帮助的学生。而其他的同学,这门课上完了,你也就完成了你做老师的责任,你没有责任要把所有人都变成你所期望的那样的优秀。

这些年来,常常我会想到这碗面。我真的很想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看,老师曾经在你这样的年龄教过你,而你自己现在又成为别人的老师,再来谈一谈当时的那碗面,你担了很多的风险,是什么样的理由、原因,愿意去冒险。作为一个老师,会把这一碗面跟后来的学生给我的一张卡片也好、一封信也好,告诉我他们现在已经有家了,告诉我他们工作上的现况,这一切都支撑着我去践行我一生的“志业”。我相信,在教师的这个工作上,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因为有这些力量,我一定会坚持下去。谢谢这一位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是谁的送我面的学生,谢谢你。也谢谢各位听众、各位朋友来听今天的《熊大爷话生涯》。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