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早“知到”立即打开

也听听学生们怎么说

黄天中·华侨大学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欢迎各位又来到了我们《熊大爷话生涯》的专栏。上一集的故事提到了台湾的一所学校——亚太技术创意学院。就在那个学校里,还有一个故事,我想跟各位今天一起来聊。

这个故事发生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时间。当时,我接到了一个公文,要我签字同意把三个学生开除。开除的理由是,三个学生私自跑到学校的电脑实验大楼,把玻璃窗打开,闯进去,然后搬走了一台最新的电脑。当时说他们的行为是不能够容许的,绝对要开除。这个谁在做决定呢?因为这是一所民办的学校,是董事会来负责,所以董事长就直接说一定要把他们开除。当然,学校规定一定要经过校长同意签字,才能够成为学校的正式手续。当我看到这个公文,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样单方面的说明,证据呢?学生的意见有没有参考呢?后来发现都说没有,是董事长说的。这所学校就像很多民办大学一样,出钱的老板的确掌握了很大很大的支配权,这个可以理解。民办大学就这样。但是,董事长负责的是全校的经费或者学校的运作,既然请了校长,在教育法规上,校长才是教育法人,他是真正对这个学校教学、行政、人事、财务、老师、学生、行政人员的总负责人。所以,第一件事情,我没有签那个公文,说同意马上把三个学生开除。第二个,我马上去问董事长有没有解释的余地。董事长很快地回答:“没有,就这样定了!你想想看,他们这种行为,再不赶快停止,杀一儆百,将来学校好的电脑统统被这些学生拿去做这个实验、那个实验。总有一天,就把电脑都偷了,那学校怎么得了?”当然,董事会、董事长有他们的顾虑,我可以理解。但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看法跟董事会的看法是不完全一样的。他们谈的是整个学校的治理,而我谈的是学校以学生为主。所以,我要求这个案子不能签,而且我要个别地跟他们谈话,去了解。当时,非常尴尬的是,董事长坚决不同意,而且用董事会其他董事向我施压,要我最好要配合,要不然就罢免我。就在这个时候,我准备了一封辞职书,但是我并没有说我马上要辞职。我的条件是,我要正式地以一个校长跟教育工作者的态度来进行,能不能够开除学生,应该取决于公听会。

美国有“Students’ Counsel”,就是学生议会。有很多类似事情都要经过学生议会去讨论。学校的老师、学校的行政人员、毕业的校友以及法官、律师等当地的公证人士组成了一个“学生议会”。我用这种方式,又被董事长说:“不要把这些东西拿到这里来,没有用的!”当时,我跟董事长说:“如果公听会失败了,大家觉得可以开除这个学生,那么请下一任的校长来签,我就辞职。不过,在我辞职之前,我一定要把这个公听会办了。对不起,董事长,公听会通知已经发出去了,而且媒体也来了。”当时,的确对董事长很抱歉。他对我很信任,聘我来当校长。当时那个情况,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我非常尊敬这位董事长,我也很爱惜这个在台湾当校长的机会。

在公听会之前,我跟三位同学个别谈,我才发现这三个同学并不是要去偷电脑。当时上面写得很难听,是“盗窃”这两个字。“盗窃”要有一个所谓的动机,还有盗窃整个行为的证据,都看不到。我跟每一个人谈话,从他们的表情、声音、眼神,我可以用我的心理学专业看出,对于这样的行为的过程,他们是基于好奇。我相信他们所说的一点——他们是爱电脑爱疯掉了。“疯”就是已经迷了。那我可以怎么证明这个呢?要偷这个电脑,要爬到对面那栋楼,那栋楼很高的,然后再做一个很简单的木头楼梯,从这栋楼的楼梯搭到那边,这是真的很危险的。你不能为了喜欢电脑,连这种事都做。我觉得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原因。本来,教育就是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三个孩子需要帮助,而不是开除。我相信,开除是很容易解决问题。签个字就开除了嘛。但是,我当时有个非常强烈的想法,就是海纳百川。如果把我们教育工作者看成是海水,那我们就要河里的水、大洋的水、湖里的水、小溪的水,统统汇到我们这里。其中有一种水,就是阴沟的水。阴沟的水,如果你不让它流到这个水里面来,那么它就会被堵在外面。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社会:想要自新的机会都没有,被社会孤立了,被逼迫犯罪。如果给一个人正要犯罪的人机会,释放紧张感,也许他不会铤而走险。所以对我来讲,不能够开除,把这些阴沟的水拒于水之外,那么它永远都是社会的问题。阴沟的水一旦成为我们水里面的一部分,会让海水冲淡那些阴沟的水。这是我一直对教育的一个观念。我们要包容,理解教育就是春风化雨。不是说你遇到了一个状况,一定要一分二,这叫好学生,那叫坏学生。这不是我对于教育的理念。我坚持这个观念,给这三个学生也说说话,说说他们的想法。

结果,公听会开了,他们被准许发言。坚持要开除他们的管理层是原告方,他们是被告方。那天,我邀请了蛮多人来参加。这是当时高等教育史上很少的一个案例,就是当学校出现了跟校长意见不一样的时候,怎么去处理。最后的投票结果非常非常接近,大概是71%支持我不开除他们,但是要给他们最严厉的处分。因为根据校规,没有到达开除的程度。最后,这三个学生被我处分什么?我们学校的山是一个很大的山,要在半山腰上建三个凉亭。用劳力的处分来磨练他们。

我在公听会上做出了下面的见证。第一个,他们不是偷,是好奇心强烈。其实,这是教育上最要鼓励的。我不是鼓励他们去偷东西,我是鼓励学生的好奇心。真的很难得有人知道要什么、爱什么。这跟偷窃是两回事。行为不对,是应该受到处分,但是不应该被开除。而且,这一生的名誉在这么小的年龄就被毁了,这是绝对不符合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态度与方法。他们是怎么一回事呢各位?他们是打赌谁能够把电脑拆开再装回,赌谁是第一名。那没有电脑,那个时候电脑很贵的,所以他们就要从这栋大楼爬楼梯到那栋大楼,去拿学校的电脑。这种勇气、这种好奇心,这部分我要肯定。

这引起了当时蛮大的反响,就是说到底要不要开除。当然,主张开除的声浪很多,而且董事会也非常善于利用媒体,搞得我很被动,被舆论指责没有资格成为一个校长。

这三位当时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他们要做什么。这个年龄犯错误应该受到处分,这是对的。隔了很多年以后,这三位同学都毕业了。其中有一位是某世界500强IT集团的副总裁,负责那个公司有关人工智能的开发,非常非常有名。另外两位现在在硅谷成了软件工程师。如果我们当时真的把学生开除了,硅谷就少了三位很好的软件公司人才,我们就会后悔当时不应该把学生开除。所以,学生的行为犯规是一件事,学生的兴趣动机是另外一件事情。这么多年来,我常常会想到这三个孩子。事实上,他们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一群人跟着他们。他们也常把这份爱告诉他们的工作团队,他们非常有爱心,有高度的人文关怀。

在今天这个故事,我要跟各位分享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又要书读得好,又要守规矩,又要有好奇心,又要有这个又要有那个。各位听众,在我的教育里面,我认为每个人不同,所以有的人在成绩上比较优越,但是也有些学生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在学校的校规规定之内、在人之常情的行为规范之内,我鼓励各位的是,健康要大于德行,德行要大于成绩。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追求成绩,而是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么多年来,这三位同学经常发表论文、带团队,其中一位是美国MIT毕业的,在麻省理工拿到了电脑方面的博士学位。各位,一个学生,很可能因一个错误的处分而影响到一生。反过来,给他的是爱,给他的是希望,给他的是机会,这也是我们另外一种教育的观点。所以我一直坚信,也让大家听听同学们的声音吧。

谢谢各位收听!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