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各位朋友,非常欢迎各位又来到了今天的《熊大爷话生涯》专栏。今天要为各位讲的可能跟过去有点不太一样。因为我在台湾的时间并不是那么长,比起后来在美国念书、教书的整个时间来说,所以我想今天为各位谈一谈在美国的生活。其中,我想特别跟各位一起分享,也是我喜欢了多年的一首歌。这个歌待会儿我一放,各位就会知道。今天,我要讲的是这个歌里面的一句话跟这句话所带来的一些感触。今天这个故事题目是《Take Me Home》。
这个“home”所说的地方就是美国西维吉尼亚州的雪兰多。在1999年到2001年的时候,我在阿姆斯壮大学担任校长,同时接受了中国国家外专局的委任,当时中国派遣了很多人到美国来培训,而我们学校就是其中的一个培训基地。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外专局要我们为中国石化总公司(培训)120位高层管理人员,前后一共4期。但是,我们阿姆斯壮大学的规模没有办法胜任。所以,我就拜托我的一位好朋友,请问他们学校可不可以。今天的故事就要讲到这个大学的校长詹姆斯·戴维斯博士(Dr. James Davis),也因为他帮忙培训了当时中国石化的职业经理人员,也让他认识了中国。
我要特别地谈下詹姆斯·戴维斯博士。他在那个大学一共担任了26年的校长。校园里有一栋非常别致的“校长官邸”。谁担任校长,谁就住在那儿。这个官邸为这个大学担任非常重要的公共关系或者接待任务。所以,谁当校长,谁都要在那儿担负起学校工作的一部分。美国的大学校长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叫“fundraiser”,专门要做募款的。学校的教学是交给“provost”,就是教务长,一般是学校的首席副校长兼教务长,学校的大大小小的教学工作是落在这位副校长身上。当时我去他们那儿的时候,觉得有几件事情蛮特别的。第一个是,这个学校还有一个副校长,叫做“Vice President for Church Relations(教会关系副校长)”,这位先生是做什么呢?后来才知道,这位副校长也是帮助校长募款。这位副校长的工作就是,在那个社区的教会,只要是年龄在七八十岁以上的,都成为这位副校长工作的对象。干嘛呢?平常跟他们建立好关系,到教堂,跟他们成为好朋友,慢慢熟了,就要他们在遗书上签好所有的遗产捐给学校。这是美国大学经营的一种方式。看到詹姆斯·戴维斯校长对待他的同事,还有对待老师们,特别是学生们跟他之间的那种互动,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哇!”。比如说,很多老师跟学校的工作人员跟他打招呼,还有学生,都不叫他“戴维斯校长”“戴维斯先生”“戴维斯博士”,都直接称呼他的小名。他的英文名字叫“James”,他的小名叫“Jim”。跟他熟的人都可以叫“Jim”。如果跟他再熟,也可以叫他“Jimmy”。我看到的都是称他“Hi,Jim!”“Hi,buddy!”,就是“哥儿们”,都是非常亲切。从这样的言行当中,你看到了一种校长领导的风格——他把老师、行政人员、学生都当作家人。对我,学习到的就是,“home”这个字,尤其是这首歌里面“take me home”,就思考“home”到底是什么?“home”是一个温馨的避风港。
今天我要跟各位谈到底“家”是一个什么概念。这首歌是美国很有名的乡村歌曲,所以是所谓的“country music”。歌词里面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家”就是你最向往的地方。讲得更白话一点,“to the place I belong”。“I belong”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我有归属的地方,这是家。
詹姆斯·戴维斯除了自己的家之外,他把学校也当做是他的家。所以,在那里工作的人、在那边生活的人、在那边学习的人,不仅是在一个大学里面,更感觉到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家。
时间久了,慢慢我又发现,歌里面充满的是另外一种情怀,就是“hometown”。 就是“home”旁边再加一个“town”,我们翻译为“家乡”。另外有个字叫“homeland”,就是“祖国”。各位可以看到,从“home”到“hometown”到“homeland”,整个围绕的就是家,所以说家有小家、有大家。在那段跟詹姆斯·戴维斯在一起的时间,他在帮忙培训中国石化的职业经理人,我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他跟他的家、他跟他的家乡、他跟他的祖国。那种家国的情怀,让我感觉到,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情怀源自于他对家的热爱。这让我想起了台湾铭传大学创办人包德明校长用“人之儿女,己之儿女”,也是另外的一种东方教育家的观感,也当作是家人来对待。
今天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感觉到家里的家人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是家人,更是朋友,更是一起成长的伙伴?在今天这个专题当中,我要跟各位分享“take me home”。自己的家,还有你生长的家乡,那边有你的亲戚、朋友、儿时的玩伴。当一个国家强大的时候,你会抬头挺胸地走在大路上。
很多年前,我到瑞士去开会。那个年代刚好是所谓的“日本第一”,什么东西都是“Japan No.1”。后来,终于看到了经济危机。现在再到瑞士,不一样了,所有的商店门口挂了一个好大的牌子——“我们会说中文”,再也看不到当时的那种情景。我还记得当时,真的是开玩笑一样,那些欧洲人也不知道每个人的名字,看见我就一鞠躬,讲“嗨,欢迎你”,把所有的摩托车的名字变成日本人的名字。中国强大了,再去的时候,用的是人民币,讲的是普通话。家给我们安全感,给了我们归属感,更给了我们获得感。
我心安处即是家。
谢谢各位听众。这样,我再来把这首歌听完,好吗?《Take Me Home》。谢谢你今天的收听。

Take Me Home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