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各位朋友,谢谢各位收听《熊大爷话生涯》这个栏目。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这个题目是《我也是“数字移民”》。
这个名词好像听起来有点陌生。工业化后大概有这下面这四个阶段。工业化的1.0的时候是蒸汽机的时代;到了2.0的时候就到了电器的时代;3.0的时候是计算机的时候;不知不觉,走过了3.0,到4.0,现在正在发展中的数字化时代,也就是所谓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还在发展。所以,数字化时代的象征没有像以前蒸汽机、电机这样的明显。但是,数字化时代这个过程,快,而且在加速成长。很多年前没有办法相信机器人可以让围棋大王被打败,机器人可以替代很多家庭的服务性的工作。那些过去我们认为不可能的,数字化时代一样一样地变成了可能。在数字化时代,又可以分成下面这四种不同的纬度来看。比如说,最近这些年生下来的孩子应该称为数字化的“原住民”。因为他们一生下来,所有的都是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背景。有些人可以很快接受这个转变,他们成了数字化的“移民”,跟原住民一样生活,能够面对、适应。但是,会出现对科技改变生活有点担忧、排斥,甚至于抵制,这个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难民”,有点像钉子户,就是不肯搬迁,他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改变,他希望在一个有安全感的旧式的传统的生活里面。
今天谈的主题,其实我们都在想,怎么样变成一个懂得数字化游戏规则的好公民。我来为各位讲一个故事。我们家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其中有一位大概是在七岁左右,有一天拿了他最心爱的iPad跳到我的身上,希望跟他一起玩。那个时候应该是两年多以前,我对于iPad、智能型手机、电脑,大概是属于刚刚所说的数字化的“难民”,并不是我排斥它,而是我不会操作。所以,当小孙子跳上来玩的时候,我让他很失望,因为我不会玩。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让小孙子觉得惊讶。他大叫他爸爸,说:“爷爷连这个都不会,还有什么资格做老师?”那一刹那,我才发现,天哪,我让一个小孩,那么幼小的心灵,觉得他所心目中的爷爷是一个大学教授,怎么会连一个小孩子的iPad游戏都不会玩?那一阵,的确心说我应该好好去学,没有理由对于这样的一个数字化时代,还是用那个用了好多年的摩托罗拉手机。习惯了吧,就一直用,就像我手上戴的手表,已经48年了,没换过。习惯吧。鞋子也是一样,没有穿到鞋底破或者鞋子的皮破,一般都不会换。原因是已经习惯。但是忘了一件事情,我的习惯不能影响自己在家庭中要跟孩子们和谐地一起生活,我要进到他们的生活圈里面。所以,那个时候就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刚开始很不习惯,老是按错,不该发的也发出去,搞到后来真的有点挫败感。但是,为了在孙子面前有面子,我也去学Ipad,可以跟他一起玩。现在已经可以用手机发微信,这太好了,跟朋友也联络更多了。
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的社会在变,事情也在变。问题是,我们要有学习的方法来追上。我给各位举一个例子。2016年的5月接受了“智慧树”的邀请,跟一个教学团队合作,完成《生涯规划与体验式学习》这门课。当时我也是一样的,开始是婉拒这份邀请,因为我实在没有经验,没有把握,担心的蛮多的。因为将近50年来的大学教书生涯,都是能够看到学生,面对面的,不管是在台湾、美国或者是大陆,一直没有脱离过教室或者面对面跟学生上课。突然间,一下要去接触在线视频,而且还是学分课程,还是有很多的担心跟顾虑。但是,后来接触了“智慧树”的团队,他们耐心、包容,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要怎么样看镜头、要怎么样讲解,等等。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的,信心也增加了,勇气也增加了,完成了《生涯规划》这门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课一开始,前面三个学期加起来,一共是139486人。这个学期,就是刚刚开学的这个学期,预选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8万。如果把这一学期加上前面三个学期,一共覆盖了30多万学生,超过300所不同的大学。更幸运的是,2018年的1月15日获得了国家教育部首批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的奖项。这些都是数字化时代的新产品。
原来恐惧、担心,但是为了孙子,终于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的观念更要加强,也更加发觉了学到用时方很少。我跟各位听众报告,我是在75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智能手机。今天在这儿跟各位讲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一个年代一个年代,不停地除旧布新。所以,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不得不与日俱进。我们配合着这个整个的发展。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的第41次的报告中说,截止到2017年12月,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7.72亿。数字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到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这个时代的孩子们都在追求一种非常特别的特性。比如说,数字化时代包括快速、个性、自由、透明、包容、协作、娱乐、共存这些特性,而这些是过去别的时代所不能够兼备的。另外一点,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中,真的是做到了人人有书读、处处是教室。这个“书”不一定是传统课本,可以是电子书,可以是APP书,可以是电脑端的书。总而言之,我们读的书也是许许多多不同的形式。数字化时代真的是给太多的学生可以去实现个性化、专业化、碎片化知识的获取。还有一点更特别的是,可以不受到时间跟空间的限制,也就体现了数字化时代的“4A”学习模式。这“4A”的模式是什么?一是“anyone”,就是任何人;二是“anywhere”,任何地点;三是“anytime”,任何时间;四是“any style”,任何方式。另外一点,在数字化时代,教育的资源是共享的,走向了老师、同伴共同学习的互动局面,当然也为知识跟创新共生了一个平台。为教育也做了很多很有意义的,比如说精准扶贫。在教师生涯当中,其实也发现真的非常有意义的。比如说,当我看到学生在西藏大学,在各个不同的学校上这门课,我感觉到我们不仅能够照顾到教室里面的学生,也给各个地方需要享受现代教育的都享有同样的机会。
各位听众,你觉得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学习、生活和工作幸运吗?谢谢各位收听。

我也是“数字移民”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