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早“知到”立即打开

第十六讲 修炼逻辑表达(下)

语夏·悦知•点睛法学院

快速升值,从女生到女神的声音美容术,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声音美容师语夏。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些小伙伴们越来越不愿意和人打交道,觉得与人沟通真的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很多时候出点子想办法结果却不讨好,让我们觉得“多说多错,还不如不说不做”,就越来越不愿意去和人沟通了,其实呢很可能是我们用错了招式,今天我们就来转变招式,教给大家人人都能掌握的沟通力养成术,让我们的沟通更顺畅!

我们来回忆一下,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境:下班回家收拾完家务,和男朋友抱怨说哇今天好累啊肿么办。。如果他说“大家都一样啊谁上班都很辛苦的”或者是“那你别上班了”或“那你别做家务啊又没人逼你”你是不是会不高兴,甚至大发雷霆,那你最想听到什么?你最想听到的可能仅仅就是一句:宝贝,你辛苦了,来老公抱抱。为什么呢?

沟通中人本能的关注点就是自己,很多时候看起来是在倾听别人讲话,但事实上我们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宝贝,你辛苦了,来老公抱抱。”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接受这个明明没有给出任何的建设性意见的答案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并没有想要在沟通中寻求帮助,我们最想要的只是“自己的需要被看见”,你是沟通的主角,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注。而相反对方在表达的时候也是,所以他最想要的需求也会是自己被看见,男朋友本能的需要也会是自己,会觉得“哇她问我了,我需要给她讲讲道理给出有价值的方法和建议”,对话如果进行下去说着说着就很可能变成了以他为中心在讲“为什么上班累以及怎么做才能降低疲劳程度”,而女孩子只会在心底吐槽为什么我家的“狗子”这么不懂我这么钢铁直男。

所以现实生活当中,很多沟通的障碍来自于:没有定位好沟通语境中谁是主角,即:以谁为中心的沟通。站在你的观点上看问题,以你为语境,那么你就是主角,我所要做的就是尽力去听到你的心声。但我们的沟通聊着聊着就会变成以我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语境里,表面上是仍在听你讲话但实际上我们更多关注的已经变成了“我看起来表现的怎么样啊?”,“我是不是给到你有价值的信息了?”...因此我就会忍不住的把自己的建议、观点强加给别人,而忘记关注别人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自己给出了一大堆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但事实上出力不讨好。

这种方式沟通的朋友呢,通常会在句式中把“我”挂在嘴边,比如:我认为应该怎么办,你听我说,我记得,在我的印象里这样的句式,有办法的都是自己解决问题的主角都变成了我。更重要的是在给答案的同时一般顺便还会带上评价,比如:这个事儿很简单啊你怎么不会呢,你之前就应该听我的,你这个办法没我跟你说的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听到的是这样的建议和评价,你的心里会不会觉得:他认为我不够好,他不喜欢我,他觉得我没有能力解决这件事情。你看你的好心竟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好报,在这种善意的“我是为你好”当中顺便传递出的规劝训导警告让对方产生了更多的心里困扰,委屈自卑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会加深,长期以往他就不再愿意对你敞开心扉了。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和他做有效沟通,就要尝试着调整沟通的中心,把沟通的主角从“我”转向“你”。

那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邀请他说出更多,让这次沟通中的自己认真做一个采访者倾听者,多去引导他说出自己的心里想法,肯定他的情绪包括负面的情绪,在他讲述的时候不时的表示出肯定和引导,“嗯,那你真的是太累了”“之后怎么样了呢”“你真是很厉害了”这样的肯定性、鼓励性语言,会给对方一种继续诉说的动力。肯定引导之后,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共情。“你应该很难过吧,那你一定很开心吧,这么多事情压在心里你一定很委屈吧”,切记每个人都希望在沟通中被看到,所以用“你+感受”的语句结构能够更好体现出我尊重你的感受我期待你表达更多的想法,当他被看到被理解放下情绪抵触放松下来,情绪就不会再被锁住,你的沟通也会就此打开话匣子。

但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时候我们“我我我”的思维定式已经长期养成了,很难一瞬间掰回到“你你你”的沟通状态,很可能就会让我们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披着“你+感受”的外衣,但实际依然是表达“我自己”的老套路。这种时候我们会出现怎样的表达呢:“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是!我劝你一句!该放下的时候还是要放下,我早就和你说过巴拉巴拉”你看,很多时候我们的共情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共情,我们认为的善解人意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善解人意,这些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情,这种细微的情绪对方也是可以捕捉到的,那我们沟通的目的就没有真正达到。

这就需要我们来做第三件事,我们叫他:助产式提问。助产式提问就是在沟通当中把自己当作助产士,把自己放在“协助”的位置上,让对方做主角自己解决问题,采用提问引导的方法让对方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比如你可以说“经历了这样的事那你一定很难过吧”,“看来你还是很难释怀这件事吧”“那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呢”...这样不带入任何“我”的价值判断的启发式提问,更能够给沟通对象带来满足感和增加对你的好感度,觉得你是那个能够懂他引导他的人。同样的一句话在你的启发下从对方嘴里说出来,就会比从你口中说出来教给她更容易让对方接受,因为沟通中我们内心真正的诉求从来都是:我是被看见的,我希望得到肯定,有人可以懂我,我不是一个人。

在这个人情社会,无论是商场上的唇枪舌战、还是家人朋友的柴米油盐,很多时候都是在一次次的理解、懂得中变得亲切变得密不可分,毕竟这个世界很大,大到寻觅到一个懂自己的人概率真的微乎其微,这个世界很小,小到难得酒逢知己千杯也少,我们很难不去承认,每个人从心底都希望被这个世界看到。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我是你们的声音美容师语夏,我们下节课见。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