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早“知到”立即打开

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

黄天中·华侨大学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谢谢各位又来到了我们《熊大爷话生涯》的时间。今天,我要跟各位分享的题目是《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

我父亲生在江西,1946年由老家经过上海,到了台湾,一直在铁路局工作。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我父亲周末要在铁路局的办公室值班,他值班的那张床不大,我可以紧紧地挨着他。在他值班室的那个小床上,我开始闻到别人身上没有的味道。我母亲去世,也就是69年左右,就把父亲接到美国来。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博士学位,为了家庭、上学,我开始做留学生包机去台湾的兼职。我跟所有的留学生联系,然后希望他们暑假能够包机回去探亲。那个时候,父亲就在家里帮忙贴邮票、寄信,还帮忙带孩子。那段时间,我父亲一直在台北和美国不同的城市往返。我弟弟妹妹在加州洛杉矶,而我在俄克拉荷马市。所以,他就在不同的城市,这边住几个月,那边住几个月,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其实,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希望我父亲能够有个伴,陪着他、照顾他。我曾经也跟他探讨这个,我父亲很认真地告诉我,跟你们的母亲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习惯了,不会去考虑别人了。这一点一直影响我,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更佩服我父亲。他对我母亲的感情那么深,一个人度过了后面的20年。

我父亲6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兴奋地跟我讲,要给我一个“surprise”。我们当时误会了,以为我父亲可能想通了或者接受了,愿意有个人来照顾他。父亲说,如果我跟你讲这个,你不一定会同意,所以你们先不要那么快说“好”。我说,不管你讲什么,我都会支持你。兄弟姐妹也都是这样。我父亲跟我们说,我有一个弟弟叫黄天见,是一个基督徒,他住在他那里的那段时间,我弟弟为他讲福音,跟他讲圣经的故事,他后来每天看《圣经》。原来跟母亲一样是侍奉观音菩萨,早晚礼佛,但是到了他68岁的那一年,突然来问自己的孩子要支持,要成为基督徒。他希望得到我还有弟妹的支持,他要去教堂受洗,要成为一个基督徒。当时,的确大家觉得突然,一下子不是马上可以接受。当然,很快都给父亲最大的祝福。这样,不到两年,父亲因为癌症过世。在我父亲最后的那段时间,我跟他在一起的日子,慢慢地跟他谈,我在学校里学的是临终关怀,我把我母亲走时留下的遗憾都告诉我父亲。我开始问他将来要土葬、火葬或者是其他的方式。从来没有想过父亲跟儿子可以直接去谈他将来身后的心愿,让他很有尊严地离开。的确,现在回想父亲的离开,有充裕的时间交代,说了好多我们以前都不知道的事情。所以,跟父亲在一起的岁月,从小跟他一起去他的办公室值班一直到他最后一秒钟。真的,父亲对我的关怀,永远像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他经常的告诉我,在他平常的生活里是那么温文儒雅。如果说母亲留给我的是乐观跟务实,那父亲留给我的就是严谨、低调和谦恭。

自己现在也是为人之夫、为人之父,越来越知道父亲是什么意义。如今回味起来,已经不再是充满单纯、暖色的代名词,而是蕴含着温馨、默契、依恋与呵护,当然也有一些遗憾,再想体味人生,也早已飘渺而去。所以,当我们有机会跟我们的孩子在一起,当我们有机会跟我们的父母亲在一起,这个故事想提醒各位的是千万要及时行孝,把每一天都当做是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你说,你将来大学毕业有了好工作,有了储蓄,你带他们去欧洲,。各位,不要忘了每个人的身体自己不能够当家作主。所以,当你感恩的时候,当你喜欢父亲母亲的时候,就把爱大声地说出来,今天就给他们写封信,马上就给他们打电话,拿了行李回家吧。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你觉得呢?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