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各位朋友,大家好,又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熊大爷话生涯》。今天,我要为各位讲的是《情感账户VS银行账户》。
我们都知道,平时把钱存进银行账户,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从自己的账户里取款来用。那么,“情感账户”是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朋友经常联系、互致问候,在朋友需要的时候帮别人一把,而不是在有求于人的时候才去登门拜访。这种联系就是“情感账户”。比如说,参加同学会、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烧烤,这都是在为自己的情感账户充值。情感账户就和银行账户一样,当你有所需要的时候,你可以从中“取款”出来为你所用。
我以前并不知道有“情感账户”一说,我只是按我父母所教的来待人接物。我在做导游的时候认识了两对美国夫妇。其中一对夫妇是来自加州的约瑟夫·古布泽(Joseph Gubser)夫妇。古布泽夫妇的第一天行程是由我陪的,他们玩得很高兴,于是又增加了行程,所以就给了我小费。一开始,古布泽夫人给了我20美元。那是我第一次收到小费,真的很不习惯,所以就把钱还了回去。结果,古布泽夫妇误会了,以为我觉得20美元不够。于是,古布泽先生加了50美元,给了我70美元。这是我第一次拿小费,而且是70美元。要知道,70美元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钱。我又想把钱还还回去,但古布泽夫妇坚持让我收下,还说需要我第二天继续为他们服务。考虑要为公司争取新业务,我就收下了这70美元。
我拿了这70美元的小费,心里很不自在。我家里人对我的教育一直是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于是,我把这70美元换成了台币,去买了一尊弥勒佛,英文叫“Happy Buddha”。因为古布泽先生长得胖胖的,肚子很大,很像弥勒佛。这尊弥勒佛很精致,是用木头雕成的,很重,所以我是直接寄到美国送给他们的,他们收到后很高兴。但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份小小的礼物为我和古布泽一家建立起了一个“情感账户”。
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我寄佛像的时候忘记把价签剪掉了。古布泽夫人收到礼物后发现佛像的价格超过了70美元。事实上,当时买这个佛像的时候,我的确是加了两三块美金。我不但没有收70美元,还自己贴钱买了礼物,当时确实蛮心疼的。古布泽太太看到价签后认为我是一个很诚实的年轻人,就告诉她的先生要帮助我。
我在金门服兵役的时候,古布泽夫妇来了一封信问我是否需要他们帮忙。当时,我和古布泽一家经常有信件往来,于是我就很自然地回答说希望到美国去念书。我没有想到,他们居然很快就帮我办手续,帮我拿到了美国的签证。到了美国以后我才知道,古布泽先生是美国加州著名的蒜头大王。我真的没有想到,做导游会给我带来这样的机缘。
另一对美国夫妇是来自佐治亚州的阿诺德(Arnold)夫妇,阿诺德先生是空军司令。他们后来常常到淡江大学来看我。因为他们很了解我的成绩,所以就帮我申请到了美国乔治亚州的默塞尔大学。我在洛杉矶举办婚礼时,这两对夫妇都赶来参加,分别是男方、女方的主婚人。
人与人之间有着太多的机遇,情感的建立都是在不经意间的。其实,情感账户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如果说人际关系的互动就是存款和取款,那么储蓄并不仅限于金钱的累积,还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账户。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情感账户和银行账户是一样的,存入越多,能够支取的也就越多。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是需要不断的储蓄。其实,对情感账户的经营也是在对情商进行一种自我控制。不断地积累人脉,是自我发展的增值,也是困难时期的保障。情感账户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互相信赖,是熟悉之后产生的安全感。情感是最能感动人心的东西。在人际交织中,如果你是真心实意的,那你存入情感账户的情感、信任、价值就能直接决定你的人际关系的质量。
经营情感账户的方式就是经营人际关系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经营人生的方式。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你觉得呢?谢谢你的收听。

情感账户VS银行账户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