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各位朋友,大家好,又来到了《熊大爷话生涯》。今天的故事是《高考的那一年、那一夜》。
我想,参加过高考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考回忆。高考真的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高考放榜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那一夜,我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
我参加的是1959年台湾各高校的大学联考。“联考”就是高考。放榜的那一天,刚开始的时候,我跟爸爸一起用收音机听读榜,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报,还会报准考证号。没有我。我找遍了所有的榜单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但还是不甘心,不相信自己落榜了。我看到榜单上有一个“黄大中”,我就怀疑是不是写榜的人不小心漏写了一横;我又看到榜单上有一个“黄天申”,我又怀疑是不是写榜的人不小心多写了一横。我又查遍了榜上所有的准考证号,还是没有找到我的准考证号。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就拉了我父亲出门。那天晚上有台风,还下着雨。我没有目的地,只是拉着我父亲在雨夜里走啊走。我父亲平常不太爱说话,那天更是格外沉默。我知道他好多次想安慰我,想叫我放宽心,考不上也没关系,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他不说话,我也不说话,就这样默默地走着,我甚至可以听到我父亲的呼吸声。后来,父亲把他的夹克脱下来,一定要我披上。
我没有考上大学,感觉十分愧对父母,但父亲一点都没有责备我。我父亲的个性跟我母亲不一样,我母亲会讲很多安慰我、鼓励我的话,但是我父亲不会。他有他自己的表达爱的方式,而我都完全感受到了。父亲一直陪我走到天亮,大概早上四五点左右。我本来以为这个时间回家就可以避开我母亲,就不用当面告诉她我没有考取。我想起考试之前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天天都给我喝猪肝汤补身体。其实,这种照顾给我的压力最大,我真的希望母亲不要这么特别照顾我。对我来说,对父母的愧疚远胜于落榜的失落。
我但没想,我回家的时候,母亲还坐在客厅里。她站起来,没有责备任何人,反而跟我父亲开个玩笑,假装抱怨说:“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父亲笑着答:“不是这么晚回来,是这么早回来,现在还不到五点。”我父母用玩笑化解了我的紧张和尴尬。母亲把我拉到了餐桌边坐好,给我端上来一碗面,面碗旁边的筷子下 压着一纸条纸条:“中儿,生气不如争气。”
我母亲真的误会我了,我真的没有生气,只是觉得不好意思。我当时无法承受的不是考试的结果,而是对父母的愧疚。这么多年来,我父母所期盼只是黄家能出一个大学生。他们对我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我能够考取大学,可是我连这个都做不到。
后来,我考到了淡江大学,又由数学系转到外文系。这其中的艰辛我已经慢慢淡忘了,但是高考的那一年、那一夜,我总是没有办法忘怀,更无法忘怀的是父母对我的爱、关怀和陪伴。
从“生气不如争气”这句话,我感到我母亲真正地站在我的立场上为我考虑,并且十分明白我当时的失落和迷茫。这句话还包含着父母对我的鼓励和包容,他们鼓励我重拾信心、勇敢前行。我也发现,生气只是一时的发泄,一味地生闷气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倘若能够把不满和不平都转化为动力,形成一种鞭策自我的力量,忍辱负重,冷静思考,就可以熬过阴霾。这就是争气。不要抓住生气的事情不放,因为那样你就腾不出手去抓住机会了。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你说呢?谢谢你的收听。

高考的那一年、那一夜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