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早“知到”立即打开

地图?街道图?话生涯学习力

黄天中·华侨大学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非常谢谢各位,又来到了我们《熊大爷话生涯》的专栏。今天我要跟各位分享的题目是,“地图,还是街道图,话生涯学习力”。

学习力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惯养成。来到大陆之后,我就开始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看光碟,开始是半个小时,后来一个小时,有的时候情不自禁居然会两三个小时。特别喜欢看黑冰、黑豹、刑警队长这些。从那我学习到了很多我所不知道的大陆的国情,譬如说城乡结合部,钉子户。因为我完全不了解这里的生活,从看电影看电视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并不是非得在一个非常固定的教室,有课桌椅才叫做学习。一个人对于终身学习,或者是对学习力的那种渴望,其实随时随地都可以的。

我以前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或者是在后来生活工作当中,都一直保持看三份报纸的习惯,很有意思。一份是大陆的侨报,第二个是台湾的世界日报,还有当地的一个国际日报。看了三种报纸,通过了不同思维的角度,慢慢的发现每一个报纸的立场,或者是他的言论,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换句话说,同一件事情,你可以用不同的纬度,用不同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去学习去分析。

这些年来我把我自己工作的地方,定位成一个学习型的办公室。我的工作虽然是教书,是写作,但是我随时随地都要去学习,都要去理解读者是谁,听众是谁。突然间发现,九零后的孩子来了,零零年的孩子都已经进大一了。所以学习力是随时随地的,要不然时代潮流没有办法赶上,说的内容就不被学生所接受。所以我也要终身学习,和同事们一起参与一起学习,这样子我才能够把一些接地气的故事带到我的专栏里面来。

譬如说,有人问我一个问题,王先生上海智慧树的办公室在哪里?在回答的时候有好几种方式。手一指,喏,就在那边,这是一种回答的方式。二是给他一张上海市的地图。这种方式并没有解决人家的问题,因为你给了人家的方向太大,目标不明确。所以我们要学习细节,要注意细节。也就是说我们该给人家的是街道图,有定位的APP图,让别人知道怎么去找到上海的智慧树,而不是一个概念的轮廓的大方向的地图,只能够知道一个大概的位置,却找不到真正的目的地。

学习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观念。其实回过来看我们的生涯,人的一生并不是像学校里边有寒假暑假,人生就是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365天,天天没假天天是假。因此人的一生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学习力,任何的时间都可以去学习,任何的地方也都可以学习。

学习力其实要具备逻辑的思维,并且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的资本,培养逻辑的思维,创意的思考,创新的思维,进而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叫做学习力。还有,学习的能力不是指掌握知识的技能就够了,还有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不一定只靠阅读,更多的要走出这个世界去看世界,去思考世界,品味世界。这样子你才能够拥有宽阔的视野,体会人类的诸多不同,当然这也会让人更加的宽容。宽容是人很高的智慧,也会帮助人类增进幸福。

学习需要动力,动力大概来自两种。一种是强烈的内部动力,比如说学习目标,动机,兴趣。另外一种就是强烈的外部动力,而外部动力是来自一种外部的竞争压力。所以在今天的专栏中,我想跟各位一起分享,在不同的环境下,要有不同的学习思维,比如说什么时候该用街道图,什么时候该用一般的地图。

好,我们分成下面三种不同的思维来切入。第一个逆向的思维,对司空见惯的,社会都已经成定论的事情或者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第二种发散思维,那就是思维视野广阔,呈现出发散状。例如“一题多解”, “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的这种发散式的思维方式。最后一个就是批判性思维。对已经有的事物或者别人所提的一些观点,进行思考跟判断,进而发现正确与否的思维过程,包括了我们对事物的洞察、分析、评价等过程。

学习也绝不是被动接受问题的答案,事实上提出问题的时候比回答问题本身的思维,对整个成长更有价值。学习也不等同追求知识的数量。即使你有天赋,记忆力再怎么强,你能记忆的知识的数量,其实也没有办法超过花十块钱就可以买到的U盘的容量。当然学习也不是说非得收集形形色色的大咖观点或者是感悟,真理的形成,需要不断的去检验、挑战或者是被挑战。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和知识永远都在过时的路上。人的一生只有掌握并增强自身的学习力,才不会落后于这个时代。各位听众,你觉得呢?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