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早“知到”立即打开

我的第一个奖学金

黄天中·华侨大学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大家好,又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熊大爷话生涯》。在今天的故事里,我想跟各位分享就是《我的第一个奖学金》。

当我确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自己都有一点汗颜。“汗颜”的意思就是不好意思,因为以我的成绩,要想得奖学金是非常不现实的。我从念书开始就没有拿过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成绩都不达标。还好,当自己能够认识自己,也就不会去渴望。奖学金对我来说一直是很陌生的。有趣的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努力去申请奖学金。为什么我没有这种想法呢?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可以走这条路。

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我读完一年级后无法继续读二年级,因为我只准备了一年的学费,原来是打算利用暑假合法打工,赚了钱再来念二年级。我正准备前往纽约找工作时,我的一位指导教授保罗·凯博博士(Dr. Paul Cable)来到我的宿舍,把他的粗糙的手放在我的肩膀上,说:“I’m going to help you to get the scholarship.(我要帮你申请奖学金。)”我当时真的怀疑是我没听清楚还是我理解错了。

后来,他又要我把我在台湾淡江大学读书时的成绩单给他看。各位,你知道吗?那个年代的成绩单不是像现在这样都是打印的,都是用人工手写的,及格的就是黑颜色,不及格的就是红颜色。我的成绩,不好意思,红的很多。为什么都是红的?你问我,我还要问老师呢,又不是我打的分数。那个时候的老师比现在的可能更严格一点,都不喜欢给人家好一点的分数。

我的成绩单上红的多,黑的少,然后再去补考,结果补考以后,红的成绩还是会留在成绩单上。所以,那个时候教授叫我把成绩单拿出来,我一直都不知道他要干嘛。他只是告诉我他要帮我申请奖学金,但我不明白,我这样的成绩单能够拿到奖学金吗?还是说你要我留下来干嘛?美国式的师生谈话非常快,教授直奔主题,告诉我,如果我留下来做他的助理,那么将来所有发表的论文都只写他的名字。我当时的想法是,无论什么条件都同意,何止是发表论文只用教授一个人的名字。后来,我失去很多发表论文的机会,其实我的名字都应该加上去的。但是,当时来说,能够让我留下来就已经很感谢了。

我当时很怀疑,我这样的成绩单怎么能申请奖学金呢?后来,在学校的公听会上,我才发现教授真的是用心良苦。他在奖学金公听会上做了一个报告,主题是美国的教育到底要帮助哪一类学生,哪类学生才能成为教育目标。他说,有些学生原来成绩很好,现在却成长缓慢;有些学生原来成绩不好,在来到这个学校以后、接受了这里的教育以后,成绩慢慢变好了。他的结论就是,教育应该重视成长曲线。也就是说,学生从出生到大学,中间的成长环境不一样,父母的管教态度不一样,身体、生理、健康都不一样。所以,凯博博士强调,学校在探讨奖学金要给谁的时候,要看学生有没有非常明确的动机(motivation),有没有努力争取学习的成长曲线,只要有这种动力而又达成了这个动力的结果,就会表现在成长曲线上。当时,凯博博士和所有支持者认为,教育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育应该帮助值得帮助的人。就在这时,凯博博士居然拿出了我的成绩单,还炫耀给大家看:“请看,我提名的这一位,他的本科成绩是61.27,而且这么多课是补考。”他还跟大家讲红的就代表不及格。我真的是脸都丢尽了,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可是,在他慷慨激昂地讲完话之后,评委的投票结果居然是87.2%的票都投给了我,因为我的成长曲线超过了其他几位美国大学的毕业生。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很幸运地,也不敢相信地,得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奖学金。当然,我也很很感谢以前给我不及格的老师。对了,后来我担任了淡江大学的研究学院院长。我亲自把聘书送给了一些老教授,其中就有一位当年给我不及格的教授,还有一位给了我59分的教授。这个59分曾经让我困扰了一段时间。结果,那位教授在我担任淡江大学研究学院院长的晚宴上非常兴奋地对大家说:“如果不是我当年给黄天中59分的话,怎么会有今天的黄院长呢?”是啊,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蛮感谢他的。由于当时他给了我不及格,我才会有所谓的成长曲线。

各位,这个故事呢已经是陈年往事了。当时对我最不利的是61.27分这个成绩,但是没有想到却因为这个分数成就了我在学习当中的成长曲线。从61.27分成长到89分是高成长曲线,而凯博博士正好一再地强调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就因为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感觉到一时的负债很可能是将来的资产。生命本来就充满了太多的不可预料和不确定。也许命运之神暂时没有把幸运的手放在你的身上,但未来不一定没有希望。失败跟挫折其实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负债变成资产。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你说呢?谢谢你的收听。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