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熊大爷话生涯》的故事跟我们的生命有点关系,题目是《生命,也需要妥协》。
我要为各位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1988年。那个时候,我正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访问学者。那段时间认识了一位刚刚从北京来的一位很有名的大夫,他本身非常相信所有的结论一定要有实验证明,非常重视科学导向。其实,我本身学心理学,我们也是一种行为科学。但是,我也非常清楚,心理学毕竟是源于早期的哲学。但是,是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非得那样的执着、坚持,特别是遇到了生命的时候?我现在为各位讲的故事就是这位大夫他自己到了生命最后的一个故事。
我们在结束了一年多的访问学者的时间之后,他回到了北京,我回到俄克拉荷马。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边的人连我的名字都还没有讲完就哭了,而且哭得很厉害。我不知道到底是谁打的这个电话,最后才明白原来是当时在哈佛大学一起生活了一年多的这位室友的家人。她告诉我,说她的先生已经病重,甚至担心过不了这几天。当时,面对这一意外的消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不能相信,因为他是那么的爽朗、那么的阳光。刚去的时候,那个年代我对大陆真的好多事情不是很了解,还很羡慕他,因为他一下子告诉我,我爱人、我夫人、我老婆、我太太,当时我不了解的时候还以为他真的很令人羡慕,怎么这么牛。但是,这么个性开朗的人,本身又是这么有名的医生,怎么会发生这么意外的事呢?
所以我赶到了北京,到了他住的那个医院。我看到他的时候,已经是他往太平间的路上。我看到他都只剩下骨头了,皮肤已经非常非常薄。我不能相信他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后来,他的家人又带我去了他这些时间住的病房。他在哈佛的时候坚持只相信科学,不相信偏方,不相信中药。他反对所有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东西,这是我当时对他留下的印象。但是,到了他的病房,我突然间发现他的病床下面全是药罐子。后来,他夫人才说,其实这半年多来他已经不再坚持了,而且他告诉他的学生说,以前我在学校告诉你们的,随便你们听不听,重要的是你们现在都不要管我告诉过你们什么,你们如果有什么偏方,有什么特效药,有什么中药,有没有实验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们再给我一次机会或者是你们再给我有一次生命的话,那么我愿意当你们的实验品。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这位医生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他也妥协了。那个时候那样的坚持,为了理想,为了真理,为了他自己所遵循的科学,但是当自己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他妥协了。这个刚好跟加州大学的库布勒·罗丝博士(Dr. Kubler-Ross)所提到的死亡与濒死(Death and Dying)的五个阶段吻合。库布勒·罗丝讲的濒死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阶段、愤怒阶段、妥协阶段、沮丧阶段、接受阶段,她的原文就是“Denial”“Anger”“Bargaining”“Depression”“Acceptance”。
好了,他到了倒数的第三个阶段的时候,他也一样的注意到没有办法,妥协了。各位听众、各位朋友,走到了生命成长的最后阶段的时候,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从容地接受呢?不一定,但是最后都必须向死亡去妥协。我们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这世界,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这世界,而中间的这个过程就叫做人生。
人生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那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常常听到“不要为倒翻的牛奶而哭泣”这句话。对啊,牛奶都倒翻了,你再哭泣,翻掉的牛奶也没有办法再喝了。过去的只好面对。所以,趁我们现在还有时间的时候,把握现在,跟你的家人好好地、静静地聚在一起,抱着感恩的心吧!
这个时候,我们要庆幸的是我们都还活着,还有实现梦想的能力,还有创造价值的机会。要把每一刻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刻去珍惜,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事和物,把握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那么,什么叫做把握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呢?那就是每一天从早上醒来,到忙碌了一天,再到晚上休息,我们要使每一个当下、每一个时刻都快快乐乐的。在今天的故事里面,最希望跟各位一起分享的就是,知道生命的可贵,知道生命的无常,所以我们更没有必要把我们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一刹那、一瞬间而去浪费掉。所以呢,跟各位听众、各位朋友一起共勉的是,让我们有着一个快乐的生涯。什么叫快乐的生涯?那就是我们每天都快快乐乐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和快快乐乐地工作。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你觉得呢?谢谢!

生命,也需要妥协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