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又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熊大爷话生涯》,今天我要为各位讲的这个故事的题目是《饮水思源》。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同的人,也会发生不同的事情。今天我要跟各位讲的故事,开始在台湾,却一直延伸到了大陆。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两岸关系不像今天这样开通。我有一位恩师,他曾在学校无数次地告诉我要怎么样挺过去,那就是前淡江大学的董事长林添福先生。林先生早年的航海经历对他产生了特别的影响。他是台湾最早、最大的货柜船队的副董事长,这个船队就是现在的全球大型企业长荣海运集团,这家公司现在还发展了航空、货运码头的业务。张荣发先生是长荣的董事长。林先生和张先生都是在澎湖一起航海的,他们的生命跟海结了缘。
随着事业的发展,张先生把长荣海运建设成了今天的世界货柜航运的王国。在林先生担任淡江大学董事长的时候,又邀请了张荣发先生来担任学校的董事。有一回,他们两位经过我上课的教室,张荣发先生停下来问这位老师是谁,林添福先生告诉他说,这位老师是我们的校友,毕业后从美国回来,现在正在教心理学。张先生就跟林先生说,能不能请这位先生到我们公司里来,我觉得他在课堂上讲的一段话很适合我们公司。这段话就是怎么样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当时,我正在跟学生们谈“impossible”和“I'm possible”。我说,在“impossible”上面只要加一个撇就变成了“I'm possible”。结果,我接受了两位先生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在淡江大学担任教职,一方面到长荣海运出任副总裁。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很少很少有一个外省人,还不到30岁就能担任这个职位。
现在随便聊聊那个副总裁的待遇。几十年前的待遇比我现在的待遇还要好,有车子、房子、司机。张先生跟林先生对我的知遇之恩,我真的难以忘怀。后来我离开了学校,去了美国,也都时时记着他们。
后来呢,林先生希望在淡江大学里创办一个海事博物馆。林先生用他一生的积蓄买下能够买到的世界各地的轮船模型,独缺的就是郑和宝船,这也是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模型。因为他们很早就告诉过我,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比哥伦布、麦哲伦还要早50年。他们的话,我铭记于心。林先生有这样一个心愿,但是当时海峡的两岸关系使他无法完成这个心愿。
后来,我来大陆代表库克大学谈合作办学的时候,就去找郑和宝船,因缘际会之下认识了一位陈先生。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刚到大陆的时候就到处找郑和宝船,从北京找到大连。大连那边的人说,几位老师傅都已经随当时的海事学校到了福建的厦门集美专科学校。我又从大连来到了厦门的集美海专。当时,陈延童先生就是集美海专的一位老师,他引荐了一位师傅。非常感谢这位师傅为我们手工打造了两艘郑和宝船,也就是现在收藏在台湾淡江大学的两艘郑和宝船。林先生非常高兴,因为他平生最大的愿望完成了。严格地说,因为有林先生,我才能够有机会完成了大学学业和硕士学业,他是我难忘的贵人、恩人。也因为他,我才有机会认识了陈延童先生。
各位,你知道吗?陈延童先生又把我介绍给了当时的集美大学校长顾建德先生、海外学院院长兼学校外事处处长叶光煌先生。就这样,集美大学跟库克大学从2003年开始合作办学,到现在也有好几千位同学从库克毕业。
在谈到饮水思源的时候,就会让我想起这一生中遇到的这许多贵人和有关知遇之恩的往事。
所以,在今天这个故事里,我更想利用这个机会,来跟各位分享一个英文单词“Serendipity”,翻成中文就是“缘分”。它的英文解释是:“A good things happened, but unexpected.(美好的事情发生了,但是不在预期之内。)”并不是说美好的事情的发生都是你预料之中的,那就不是缘分了。
这么多年来,所有的贵人都不是我刻意去寻找的,而是在感恩的路上碰到的。我希望能够为恩师做一点事情,才会跑到北京、大连、集美,才会认识陈延童先生,才会认识集美大学的校长。这一连串的相识和贵人都说明,如果一个抱着感恩的心,就会有回报。感恩是什么?感恩就是永远记得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记得他们是我们人生中的贵人。我们不但要珍惜他们,我们还要随时随地地记得这知遇之恩,饮水思源。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你觉得呢?谢谢你的收听。

饮水思源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