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早“知到”立即打开

是否该买房,这次帮你做出明智的选择

徐彬·小帮投资

第13课 | 是否该买房,这次帮你做出明智的选择


很多人都对是否买房这件事特别纠结。一方面,说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泡沫的声音是不绝于耳,而且老是拿美国2008年的房地产崩盘,以及日本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爆破来举例,听着怪吓人的。

另一方面,说房子供不应求,房价不停在涨的声音也有不少。比如某个地方刚出的楼盘被一抢而空,恨不得400户的房源有1400个人排队去抢。某个地方的房价半年时间从5000涨到1万等等。

你说现在买房吧,怕买在高点,一买就跌。你说现在不买房吧,又怕房价继续上涨。毕竟,过去的20多年,基本上每年房价都在上涨。

这一课,我就针对这个问题,帮你梳理出一个针对是否买房这件事的思考逻辑和判断方法。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房子有两个属性:

一个是使用属性。说白了就是房子可以用来住,而且自己的房子总是住的更舒服,更踏实。

另一个是投资属性,说白了就是房子可以用来赚钱。

但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我们国家的房价在过去的26年里,只有2年出现了下跌,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房子是只涨不跌的。但这个看法绝对是错误的,但凡是有投资属性的东西,一定是即可能帮你赚钱,也可能让你亏钱。这个意识,我们必须要有。

明白了房子的两个属性以后,我们就可以做判断了。如果你购买的是房子的使用属性,也就是说,你买房子是用来住的,那么,就不要考虑房价未来的涨跌了,只要能负担的起,就买。

那什么叫能负担的起呢?

两个标准:
第一,付得起首付。
第二,付得起按揭。

付得起首付我就不解释了,是否能付得起按揭需要一些简单的计算,我稍微解释一下。你可以用每个月的收入,减去比买房更重要的花费,比如衣食住行,孩子教育,保险等等,剩下的钱,就是你每个月可以用来还按揭的钱。

假设你每个月的收入是8000元,日常重要花费每个月是3000元,那么,可以用来还按揭的钱就是5000元。理论上来说,只要一个房子付完首付,每个月的按揭小于等于5000元,你都是可以负担的起的。

但是,我不建议你绷得那么紧,100%都用来还按揭,应该给自己留一点回旋余地。

对于年轻一点,未来几年收入提升空间比较大的朋友们,用来还按揭的比例可以高一点,比如70-80%,因为一旦收入提升了,这个比例就自动降下来了。借用上面例子中的数字,就是3500-4000元用来还按揭,也就是5000元的70-80%。

对于年纪大一点,未来几年收入提升空间有限的朋友们,最好不要超过70%。借用上面例子中的数字,就是不要超过3500元。

这里有三个注意点,第一,如果已经成立家庭了,应该以一个家庭为单位去做上面的计算,用一个家庭每个月的总收入,减去比买房更重要的花费,得到整个家庭每个月可以用来还按揭的钱。

第二,如果月收入不稳定,那么就以年为单位做上面的计算。

第三,对于收入不太稳定的朋友们,用来付按揭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好。而且每个月剩下的钱,一定要保留好,以防收入出现变化时,也能保证房子不断供。

有的人可能想问了,“为什么用来住的房子不需要考虑未来的房价走势呢?万一明年跌了,我岂不是可以便宜几十万买个房子嘛?”

我觉得,这个问题你应该反过来问,如果明年房价不跌,你能一直等着不买房吗?如果可以,你可以等多久?

从美国上百年的数据来看,房地产是一类80%的时间都在上涨,只有20%的时间在下跌的资产。所以去赌房价下跌,你的成功概率会很低。为了等房价下跌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

所以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如果买房是为了住,那么只要负担得起,就应该买。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如果买房是为了投资,应该如何做决策。很多人说,投资房子还有什么好决策的,肯定是投啊,你看过去十年,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钱。

没错,过去十年,的确是闭着眼睛买房都能挣钱。但是,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在文稿中附了一张图,你可以去看一下。这是过去30年中国M2增速的变化。

什么是M2呢?简单来说就是全中国的钱。M2的增速就是全中国的钱变多的速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国家印钱的速度”。

在过去,M2增速基本都在每年15%以上,动不动还达到20%甚至30%以上。这是过去十年,支撑中国房地产价格整体上涨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但是从图里可以看出,从2013年开始,M2增速一路下行。2018年3月,M2增速只有8.2%。可以看出来,国家印钱的速度几乎只有以前的一半。
在这种环境下,肯定不可能是个房子都能涨了。如果想要投资房子,你一定要学会相关的知识,精打细算。

投资房子的收益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租金收益,另一个是房子价格的变化。

比如说2016年1月买了一个100万的房子,并且立刻租了出去,到2017年1月一共获得了2万元的“净租金收入”,那么,这一年的租金收益率就是2万除以100万等于2%。关于什么是“净租金收入”我一会儿详细解释。

除此之外,如果到了2017年1月,这个房子值105万了,这个房子价格变化带来的收益率是(105万-100万)/100万=5%。所以一年下来,投资这个房子的总收率就是2%+5%等于7%。当然,如果到了2017年1月,这个房子贬值了,只值95万了,那么这一年,投资这个房子的总收益就是2%-5%等于负的3%,也就是说亏了3%。

计算租金收益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把一些业主要承担的费用给减掉。每个地方规矩不同,但据我所知,基本上物业费和大部分维修费用都是业主承担的。在北京,业主还要承担供暖费。把这些费用都减掉了,才是“净租金收入”。

那是不是算下来,如果投资房子的总收益率是正的,就应该投资房子呢?并不是这样,还要考虑按揭利息。

我们一起来算笔账。假设你买了一个100万的房子,首付比例是50%,按揭利率是5%。那么,这意味着你投资的本金是50万。同时,你还借了50万元的房贷,每年的利息是50万乘以5%等于2.5万。

如果投资这个房子第一年的总收益率是4%,那么这就意味着第一年的总收益是100万乘以4%等于4万。所以投资房子第一年的净收益是4万减去2.5万的利息等于1.5万。也就是说,投资房子第一年的净收益率是1.5万除以50万本金等于3%。

由于每个月还按揭都会让房贷总额不断下降,同时呢,也会让投资的本金不断上升,所以,以上的计算,每年都要重新计算一遍。当然,如果是全款炒房,净收益率就等于总收益率。

好,我们通过刨去按揭的利息成本,算出了一个净收益率。那是不是净收益率是正的,就能说明投资房子是个明智的选择呢?还是不行。还要考虑到“机会成本”。

比如说这买房的100万,如果你买了银行理财,一年的收益率是4%,那你的“机会成本”就是4%。

换句话说,如果不投资房子,而是买银行理财,你啥都不用干,就能获得每年4万块的收益。如果你投资房子的净收益只有1.5万的话,那还不如买银行理财呢。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往往看不见,摸不着,但却非常重要。

不是有一个段子说,如果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看到路上有50美元,他是不会去捡的。因为有人帮他算过,以比尔盖茨的赚钱速度,他如果把弯腰捡这50美元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可以赚的钱远多于50美元,比如说200美元吧。这就意味着,比尔盖茨捡这5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200美元。成本小于收益,当然他是不会去捡的。

所以,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机会成本”。每当你选择一个东西的时候,你一定放弃了其他的一些东西,你放弃的这些东西可能带给你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你选择花1小时去刷朋友圈,但是,你也可以把这1小时花在学知识上。所以,花1小时学知识给你带来的收益,就是你花这1小时刷朋友圈的“机会成本”。

对于所有人来说,投资的“机会成本”起码是一年4%,因为就算完全不会投资的人,也可以通过买银行理财或者货币基金,赚到一年4%左右的收益。

对于有投资能力的人来说,投资能力越强,“机会成本”就越高。比如,如果知道债券基金的投资技巧,就可以有把握赚到长期平均每年6-8%的收益。如果知道股票基金的投资技巧,就可以有把握赚到长期平均每年10%以上的收益。

只有在预期净收益率高于“机会成本”的时候,投资房子才是明智的。

除此之外,投资房子还需要考虑2个方面。

第一,房子的买卖涉及各式各样的税和费,比如契税、印花税、规费、中介费等等。决定投资房子之前,一定要找当地的中介了解清楚,把买和卖两个环节所涉及的税和费都要考虑进去,因为一个完整的投资流程肯定要先后涉及买和卖。

如果投资房子的总收益不够高,很可能几年下来,挣的那一点收益大部分都去交税和费了。

第二,房子的买卖是受很多限制的,并不像股票和基金一样可以随时买卖。比如有些地方规定,新房买入后,5年之内不得转让。这种情况下你就要考虑未来5年而不是未来一两年的房价走势。

好的,今天的课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知识点。

房子可以买来住,也可以买来投资。在买房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哪一个,因为对于这两个目的,思考逻辑和判断方法完全是不一样的。

如果房子是买来住的,那只要负担的起,就应该买。不要太多考虑未来房价会涨还是会跌。
在评估是否负担得起的时候,需要学会计算自己每个月有多少钱可以用来还按揭。对于这部分钱,根据自己未来的收入增长潜力和收入稳定性,乘以一个比例,就是应该用来还按揭的钱。

如果房子是买来投资的,那就要计算一下预期收益率了。

首先要知道投资房子的收益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租金收益,另一个是房子价格的变化。这两部分加起来才是投资房子的总收益率。计算完总收益率以后,还需要通过刨去每年的按揭利息,计算净收益率。只有当净收益率高于“机会成本”的时候,投资房子才是明智的。另外,投资房子还需要注意交易的税和费,以及买卖的限制。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