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早“知到”立即打开

二十年前的一堂课,二十年后的一封信

黄天中·华侨大学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各位分享的一个故事呢是《二十年前的一堂课,二十年后的一封信》。

在我离开厦门到上海的路上,收到了一封二十年前的一位学生写给我的信。现在我来为各位听众、各位朋友念一下这封信。日期是2016年5月3日。

老师,你好:
我是你的学生邓家珍,毕业于1997年淡江大学资管系,学过老师在淡大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大学毕业后,经历过服役、念书等人生的阶段后,目前在中原大学财务金融系服务,自己担任老师。好多年之后,才深感到当时老师对同学的付出。
还记得在一开始上心理学的时候,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厚厚的文件夹,上面还写着我们的名字,里面收集整理的都是上课的讲义,装载着丰厚的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还有你写给我们每一个同学的信件。那个讲义夹跟讲义,我到现在还保存着,因为那是我在大学阶段一段美好与珍贵的回忆。印象最深的是,你在学期一开始,要我们写上这门课自己想要的成绩,当时我写了95分,因为这样才比较有把握能够拿到学校的第一名奖学金。但到了期中考,我的分数只有80,是达不到我的期末要求,于是到了老师在台北的办公室面谈。去那儿的同学大多都是因为成绩不及格而去,而我却是为了分数达不到目标。告知你我来的目的之后,你只跟我说那你还需要补3000字的报告和一篇论文就可以。于是我又写了额外的作业。想不到学期结束之后,我真的拿到了我理想的分数95分,当时真的很高兴。这些年来,我自己担任老师之后,我也是常常在想到要给同学更多补救的机会,因为你当时就是这样的照顾你的学生。
往事种种,历历在目。在世事无常与高教环境剧烈的变化下,特别怀念当时的上课情境,并且感念你在淡江的用心付出,于是想写这封信给你,谢谢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你的学生邓家桢 敬上

我看了以后的确蛮感动的,因为毕竟这么多年了。后来我就回了一封信。我的意思大概就是,告诉他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个良心事业,而这个事业跟一般的事业最大的差别就是一个叫“职业”,一个叫“志业”。

志业是什么?志业,用最简单的话说,跟职业的差别就是:职业就是我要去上班、我要去上课;而志业呢是我想去上课、我想去上班。一个是我“要”,一个是我“想”,代表着对一份工作的基本态度。另外还有一点,志业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胜任且感到愉快的事。许许多多的工作有很好的头衔、很好的待遇,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胜任、不能够感到愉快,那么我们将在这份工作上没有安全感,更不要谈归属感,更不可能谈什么快乐、幸福。选择的工作能跟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这些都叫做志业。

这么多年来,我选择教书为我的志业,其实真的付出了蛮多蛮多的,但是各位听众、各位朋友,我得到的更多,得到了太多太多,是没有办法用金钱或者物质来衡量的,也不能跟任何一个人说清楚。那是一种感觉。每当看到一个学生从不是很熟悉、没有把握而慢慢地变成了有自信,就会产生这种感觉。这么多年来,太多当时的学生慢慢地到了社会上。其实啊,这么多年来,我还有另外一个感触。有的时候我跟我们的同事开玩笑,说要好好善待你未来的老板。我的意思就是指,今天的学生,明天的同事,后天的老板。如果你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好,当时他没有办法,因为你是他的老师,但是他心中是非常清楚的,哪些老师值得他尊敬,哪些老师也不过就是一堂课。

对我来说,我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累积了好多好多在学校的时候成绩不怎么样的学生。最近有一个机会,我在北大上课,遇到了当时我们集美大学库克班的一位同学,叫陈至立。没有想到,他从集美大学库克毕业之后拿到了本科文凭,然后读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硕士,2017年考进了北大生命科学院脑神经的博士。那真是一个令人非常激动的瞬间。我想到了他大一、大二、大三的时候,想到了他在那段时间里对未来的渴望,而现在他用自己的努力让一个老师见证了他的成长过程。这就是我刚刚所说的。

当我们从事了一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工作,这就叫志业。所以我选择了教育这份工作,选择了这份志业。有人开玩笑说,早上叫我们起床的是闹钟,其实也可以说是志业的声音使你起床时感觉又充满了希望和梦想。志业的路一直在希望与梦想当中穿过,那是蛮踏实的。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你觉得呢?谢谢你的收听。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