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各位朋友,非常谢谢各位又来收听我们今天的《熊大爷话生涯》。今天,我为各位讲的这个故事是《父母是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一个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他最亲近的是他的父母。但是,当这个孩子到了学校,他就变成了老师的学生。从孩子到学生或者回家以后又从学生回到了孩子,这一天里面的变化,有的时候想一想,真的不容易。“角色”这个词,刚刚讲孩子、学生。各位,同样的一个人要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
今天,当我们是一个孩子,是一个学生的时候,难免会不懂得角色扮演。心理学上有一个英文词“personality”。这个词源自“persona”,就是“面具”,人在不同的场合、年龄都像戴着一个不同的面具。
今天我们来谈,父母除了是孩子的父母之外,还是不是好老师呢?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父母是这样跟他们的孩子说话:“真笨!连这个你都不会。”“你看看,人家的孩子比你强!”“告诉你多少遍了,你怎么总是记不住啊?”“你好好地念书,别的你都不要再管了。”“我们为了你读书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这个样子?!”“你能把书念好,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有些父母会这样说,不是故意的,就是习惯性吧。但是,今天我要跟各位谈,今天你是一个学生,但别忘了,有一天你会成为你孩子的父母。孩子在家里或者在学校,他的尊严、他需要的自尊跟他是什么样的身份没有关系。
这么说吧,小孩子也是一个人,大人也是一个人。在人的尊严上,特别是对于他的自信心,都是不容许有任何的负面影响的。父母是不是好老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是你孩子的父母,也是你孩子的老师,也是你孩子的朋友。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才可以面对孩子,跟你孩子一起相互信任,相互明白对方。
三十多年来,我观察到,有些父母把孩子当做无限责任。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我比较建议父母对子女应该承担有限的责任。譬如说,能够让他身体健康,然后协助孩子们读完大学,这就是我所谓的有限责任。当然,不包括为孩子去做其他的很多事情。应该让孩子独立地生活、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工作,刚刚所说的那些负能量的话千万不能说,因为孩子们会一直记在心里,是很不健康的。而且,你对他所有的好,他不一定记得那么清楚,就那么一句话,却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的男孩叫黄磊康,他是美国加州的注册律师,非常孝顺而且非常独立,他现在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我记得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试着让他独立,能够去闯。我太太觉得,孩子到马路上会不会危险。我就跟我太太说,我们可以照顾他,但是有一天他会离开家,有一天他要独立生活,我们让他去试试看。结果,他拿了一部分的经费买了当时的彩票,然后去卖。头两个礼拜,一张都没有卖掉。家里面对他的安全顾虑蛮多。后来发觉,两个礼拜下来,孩子不快乐,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没有能力。这个时候,父母亲就要在旁边提醒,不要正面帮忙。有一次聊天的时候告诉他,你要是彩券要卖,最好的方法是找熟人去卖,找你认识的叔叔、伯伯去卖,找你朋友的妈妈爸爸。不到一个礼拜,也就是第三周的时候,他的彩票开始卖出去了。后来,我们觉得,四年级以后让他独立地把彩票卖掉,然后让他去体会这些票到底谁会买。他的结论是,有钱人不一定会买。结果,最早买他彩票的是,他跑到我经常去理发的理发店,可爱又很甜地叫人家阿姨,阿姨就开始帮他,买了他的第一张彩票,然后那些阿姨的客人也买了。成为他的父亲,担心他的安全,那是当然!但是问题是,现在,这么多年之后,他敢到全世界去跑,他敢去跟别人推销自己,我想跟他成长的这段岁月有一定的关系。
在今天的故事里,我还想跟各位一起分享:(1)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心理学上也一再地强调舒适的接触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安全感,舒适的陪伴其实就是给孩子成长最大鼓励和安全。(2)想跟各位分享的是,作为父母,是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很重要,但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是重要的,要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其长处,各有其不同的天分和能力,应该依据孩子的特质,提供不同的机会和环境,来帮助孩子充分地发挥所长。
其实,点子多、动来动去、想法比较独特的孩子更需要爸妈的体谅和支持,因为他们希望引起你注意。创造力高的孩子或许不如一般的孩子文静乖巧,但是如果引导得宜的话,却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孩子。
其实,每位父母自己成长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一个很确切的衡量标准来说父母是不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父母好好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那孩子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成长,一定可以天天向上。
各位,你觉得呢?谢谢你的收听。

父母是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请订阅专栏,学习完整内容
订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