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熊大爷话生涯》的题目是《权力和权利都是争取来的》。
第一个“lì”是“利益”的“利”,就是“the right”。第二个“lì”是“力量”的“力”,就是“power”。
这个故事要回溯到1997年,是我竞聘加州的阿姆斯壮大学校长的故事。当时,聘委会选择了三位候选人,其他两位都是美国“常春藤学校”毕业的,都是美国的白人。竞聘的过程当中,有一位候选人一直强调,不管谁当选校长,都希望他的母语是英语,这对这样一所将近百年的大学应该是一个很重要。诶,他不是在讲我吗?因为三个人里面只有我是讲中国话的,我的母语当然不是英语。我听懂了,他在讲我,他的意思大概是说这所大学的校长应该由白人来做。
我记得我父亲告诉我要理直而气和,千万不可以理直而气壮,所以无论那位候选人怎么讲我,我都没有任何反应。但是,等我上台的时候,我一上来就讲中文。全场哗然。难道这个候选人连英文都不会讲吗?在用中文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我马上转回英文,跟评审团的每一个人,包括学校的董事会、教授代表、校友代表等,说明刚刚我为什么要讲汉语,又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次竞聘。
严格地讲,那次去参加竞聘以前,我做了很多功课。当时,我使用了“SWOC”来分析我的优劣势。那什么叫“SWOC分析”呢?“SWOC”由“S”“W”“O”“C”这四个英文字母组成。“S”代表“strength”,即我在这次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势;“W”代表“weakness”,即我在这次竞争中的劣势,我一定要知道自己输在哪里;“O”代表“opportunity”,即机会。我不是一直想做校长吗?那机遇来了,我怎么样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呢?“C”代表“challenge”。这次竞聘充满了挑战,明明知道胜算好像不是很大,但是做校长的那种欲望、冲动、期待是非常明确的。
这个挑战是非常具体的,问题是我如何能够以劣势得到评审委员的支持。所以,那天我讲完中文之后,我就跟各位评审委员解释说,中文是我的母语,但是今天我是来竞聘校长的,不是来竞聘教莎士比亚,也不是来做英文系的老师。我来申请的是校长,所以我要跟各位谈谈校长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责任。我说,校长的第一要务是不是应该维持学校经营的稳定性?我把我准备的数字提给大会。当时美国正面临“baby boom”,就是“婴儿潮”。“婴儿潮”的意思就是,因为美国早年参加了越战,很多年轻的美国男孩去了战场,就影响到当时的结婚和生育,后来那个年代的大一学生就招不满。我跟大家说,谁要聘当校长,首先就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维持学校的办学成本,因此我们学校现在需要一个能够解决生源跟学校收入的校长。我会讲中国话,就是你们刚刚听到的中国话。我们可以到中国去招收中国学生来美国,因为到美国来学习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看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让我当了校长,我就到中国去找一些合作的伙伴大学,能够介绍引进一些中国的学生,来扩大我们的生源,这样就可以基本上解决学校财务上的问题。所以,各位支持我做校长,就等于是为学校的安定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我另外又谈了一些其他的办学设想。最后投票的时候,我得到了87.2%,圆了我的大学校长梦。结果,大概是两年多不到三年,我就给我们的教授调升了3%的薪水,也确保了我能够继续在这个大学工作。
在今天的故事里,我很想跟各位分享,如果当时我也在那边说“My English is poor”,请问你觉得这句话有用吗?结果就是展示了你的弱点。当时,我把我的弱点变成了优点,因为我会讲的语言正好可以帮助学校增加学费收入。信心的的确确让我们可以有能力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
回想这么多年来,在工作当中、生活当中,不仅是这此在美国竞选校长,事实上这些年来,权利和权力都是要自己去争取来的,这也是想在今天的故事中跟各位一起来分享的。
那好了,你觉得呢?谢谢你的收听。

权利和权力都是争取来的
